新闻中心
联系我们

钛的点腐蚀特性与规律研究------本文摘自钛业界

创建时间:2025-02-20 09:46
浏览量:0
       

 

钛的点腐蚀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和规律:
1. 在氯化物或溴化物溶液中,随着温度的升高,钛的点腐蚀敏感性也会提高。而pH值对钛抗点腐蚀能力的影响则相对较小。实验数据显示,钛在硫酸盐或磷酸盐溶液中的破裂电位非常高,约为100V,因此不容易发生点腐蚀。相比之下,钛在氯化物溶液中的破裂电位约为8~10V,在溴化物或碘化物溶液中可能更低,仅为1V左右,所以钛在卤化物溶液中发生点腐蚀的可能性较大。
2. 当钛中铁含量较高时,其抗点腐蚀能力会下降。钛铁(Ti-Fe)相通常是点腐蚀的成核位置。例如,在氯碱工业中使用的氧化钌涂层钛阳极,如果杂质铁含量较高,钛自身的点腐蚀会导致氧化钌涂层遭到破坏。
3. 表面预处理状态对钛的点腐蚀有明显影响。经过真空退火和阳极氧化处理后,钛的点腐蚀电位最高,不易发生腐蚀;而经过湿砂纸抛光后,钛则最易发生点腐蚀。此外,在同一种表面预处理的条件下,3级工业纯钛的点腐蚀电位最高,点腐蚀敏感性最小。实验数据表明,提高钛的氧含量可以提高其点腐蚀电位,从而改善抗点腐蚀性能。
4. 表面粗糙或用锌、铁、铝、锰、铜等金属摩擦过的钛表面,都会促进点腐蚀的发生。然而,某些阴离子(如硫酸根、硝酸根、铬酸根、磷酸根和碳酸根)则可以提高钛的抗点腐蚀性能。

5. 点腐蚀的发生和发展通常经历三个阶段:成核、生长和再钝化。成核条件是钛所处的电位高于膜的破裂电位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可以观察到成核后腐蚀点(孔)的生长情况。但由于腐蚀孔的总面积不固定,因此电流大小不能作为腐蚀孔生长的定量尺度。再钝化可以抑制点腐蚀的发展,在某些情况下,点腐蚀可能停留在第二阶段而不进入第三阶段,此时腐蚀孔将停止发展。

备注:本文摘自钛业界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